本篇文章8810字,读完约22分钟

如果把郭树清和周小川进行比较,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得出结论之前都非常谨慎。不同的是,一旦得出结论,周小川会坚持到底,即使他遇到很大的阻力。郭树清的工作作风很强硬,但他可能更擅长即兴创作。

“希望就是所谓的拥有,所谓的一无所有。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面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会变成路。”郭树清引用鲁迅《故乡》中的名言作为他博士论文的开篇。

1987年,郭树清31岁。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社会主义制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提交了论文《模式转变与转变的模式》。郭树清在论文中对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改革进行了实证分析,回答了改革的必要性问题,提出了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路径。

郭树清在论文中还提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和恢复包括商品、资本、外汇、劳动力和土地在内的市场体系和市场体系,因此改革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修补和完善。

(郭树清博士论文封面)

当时中国还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这个提法相当先进,包含了整体改革理论的思想。当时,郭树清被借调到国家体改委参与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周小川、楼继伟、吴晓灵等中青年学者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今后,周小川将先后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和央行行长,是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奠基人。楼继伟在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负责财税体制改革。吴晓灵在中央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外汇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都是全面改革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郭树清是他们中最年轻的。他早年回乡,留在国外,经历过各种职位,在地方治理和金融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份多维度的简历也让郭树清思考得更加深入。

例如,郭树清在20世纪80年代末考察中东欧国家后,建议中国应逐步减少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权力,并按行业调整和组织中央专业经济部门。这是国内外的反映。未来的分税制改革和第三委员会的设立符合这一提议。

例如,郭树清在贵州工作了近三年,回到中央银行后,他说他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个是国家的物资和资金过剩,另一个是中西部地区的短缺和贫困。他正在考虑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是从地方到中央的思考。

对郭树清来说,最重要的阶段是金融改革。他曾在中央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职。这四个机构都位于北京金融街(000402,诊所单元),但实际距离不会超过3公里。郭树清在这四个单位工作了十多年。由于他积极而迅速的改革,被市场称为“郭冯谖”。现在,郭树清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任主席(601988)。

探路者郭树清

“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郭树清早年写道。郭树清的改革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有很多方法把这个目标与现状联系起来——就像引用博士论文一样,他在其中探索了一条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如果将郭树清和周小川进行比较,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得出结论之前都非常谨慎。不同的是,一旦他们得出结论,周小川将坚持下去,即使他遇到巨大的阻力。郭树清的工作作风很强硬,但他可能更擅长即兴创作。

钟伟进一步解释说,当他遇到阻力时,他会想,这件事被考虑得很好,但是为什么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呢?一层意思是:我错了,我应该退休。另一个意思是:我是对的,但实施这一政策的时机尚未到来。"勇气和谦逊,这两个字融入了郭树清."

但是郭树清也清楚地知道,改革不是为了改革。“我们有理想主义,但我们更现实。改革的目的不是追求一个美丽的模式,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和社会进步。”

从国内到国际

1974年,郭树清满18岁。今年,郭树清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内蒙古察友侯旗的红格尔公社。经过四年插队的经历,郭树清深刻认识到基层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不变”——这可能是郭树清改革思想的渊源之一。

插队四年后,郭树清被南开大学哲学专业录取。在此期间,他开始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并自费订阅经济杂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他先后选择了政治经济学和比较社会主义制度。

“从天堂(哲学研究)回到地面(经济学)的原因很简单。吃饭问题比其他问题更为紧迫和基本。”郭树清写道。不同专业的培训使郭树清经常对经济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更喜欢从全球的角度来分析中国。

1985年,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郭树清和他的两个同学向经济改革委员会写了一份建议书:“全面改革迫切需要一个总体规划——这是关系到中国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建议得到了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领导的重视,并公开发表。

他们在提案中指出,全面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配套和协调的改革措施,就不可能向前推进。因为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价格体系与工资体系、信用体系、商业体系和外贸外汇体系密切相关。

一年后,郭树清被借调到体改委。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委员会是一个全面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郭工作的方案设计办公室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吴敬琏是办公室的副主任。周小川(38岁,1986年计算)、楼继伟(36岁)、吴晓灵(39岁)和李剑阁(37岁)等中青年学者也参与其中。其中,郭树清年龄最小,30岁。

探路者郭树清

(1995,左起:郭树清、吴晓灵、吴敬琏、楼继伟、李剑阁、周小川)

这些人成为未来整个改革理论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经济改革委员会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整体观念都不一样。”前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写道。

在此期间,郭树清还访问了英国学习。他利用留学英国回国的机会,对民主德国、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和前苏联五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之前,他对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

“1987年8月3日,我终于踏上了东欧的土地,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的旅行中,莫名其妙的矛盾和困惑紧紧地缠绕着我,一切似乎都在预料之中,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外。”郭树清在《曲折与希望——东欧苏联纪实旅游》一文中写道:“你所见所闻自然是零散的、片面的,但由于是个人经历,所以生动、具体、有力。”(参见本文的第二篇文章)

探路者郭树清

据官方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超过英国和意大利。郭树清看到的是另一个场景:除了几面墙外,(东柏林)比西柏林古老得多,卫生条件差,商品单调。例如,乳制品和肉制品被出售,但品种的质量无法与西欧相比。

旅游纪录片中有一些详细的故事。有一次,他在东柏林的一家餐馆吃饭时点了牛排(在菜单上),但餐馆建议他换成猪排,因为牛排缺货。在饭桌上,一个12岁的孩子紧紧地盯着郭的盘子,在孩子的妈妈拿出一块巧克力糖哄他无效后,她不得不把他带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民主德国原本是同一个国家,东柏林和西柏林原本是同一个城市。当时,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统计数据显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现实是对我知识的嘲弄。我第一次在东柏林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精神冲击。”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和苏联是剧变的前夕。本文提到的一些情况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郭树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意见之一是:

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大危险可能是进入或停留在间接或非中央行政协调模式。因此,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权力应该逐步减少。事实上,7年后的分税制改革也与此相符。

1998年前后,郭树清写了许多关于价格改革的文章。郭树清认为,在经济体制转轨初期,价格改革具有核心意义,但如果金融、企业、信贷和金融改革不协调,就难以深化市场化改革。

1996年,郭树清撰写了《现阶段经济改革的几个战略问题》,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被收入《建设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想和方案设计》一书中。除了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吴晓灵和李剑阁,李克平,钱颖一和谢平,谁是活跃在经济学的未来,也是研究小组的成员。

书中各方面的改革建议已经成熟,有些方案甚至已经在今后的改革中付诸实施。例如,郭指出,现阶段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部门或公共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经济部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实上,该书的报告版本是在1988年5月完成的,并提交给最高级别。然而,该报告完全基于市场经济,过于超前,因此被搁置。朱出任副总理后,研究报告被查出来了。他不仅对这个报告感兴趣,而且还建议这个计划应该一步一步地被采纳。

从1986年到1998年的12年间,郭树清在国家计委工作了一年。然而,研究领域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总体改革方案设计。

(1992年,时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的郭树清参加了研讨会。来源:“中国计划管理”)

2010年,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在郭树清看来,全面改革有以下重要意义:

1.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转型不可能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规划和配套推广;

2.在此基础上,不同阶段的改革重点不同;

3.改革的同时,要保持经济的正常运行;

4.改革和调整齐头并进,开放和改革相互促进。

从中央到地方

1998年7月,郭树清从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一职调任贵州省副省长。这是他第一次从研究岗位转变到行政岗位,也是他第一次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工作,从而开始了地方政治的经历。

当时,贵州经济发展落后。风能数据显示,1998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为858.4亿元,仅占全国的1%;经济规模在中国排名第五,仅次于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46.8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但这也意味着贵州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三大产业都有很好的发展条件,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郭树清认为。

(1999年,郭时任贵州省副省长,资料来源:《当代贵州》)

郭树清的“药方”是,在中央政府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和全国一样,扩大消费的两个关键领域是住房货币化改革和非义务教育产业改革。

其中,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核心是分配方式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转变。同年,贵州财政收入仅为65.3亿元,房改启动资金成为推进改革的瓶颈。

郭树清亲自担任房改小组组长,设计了房改方案,形成了如下重要措施:资产与员工分开结算,过去与未来相连,存量按工龄补偿,工资逐步递增。为了使方案设计公平,郭树清组织了多次调查。

改革开放两年来,贵州省和贵阳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仅投入资金6000万元,住房资金回笼超过20亿元。同时,职工住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改革取得了成功。全国20多个省去贵州学习房改经验。

在贵州任职后,郭被调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会上,时任中央银行行长的戴相龙表示,到贵州后,(郭)协助省长研究制定了《贵州十五计划》和《关于实施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1年4月,郭树清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画面相当模糊,郭树清在第三个左边,戴相龙在第四个左边。资料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

风能数据显示,2001年郭离任时,贵州的gdp超过了甘肃,在中国排名第一。

几年后,郭树清对贵州的任命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他的《盈余与贫困之间》一书中,他写道,从1999年到2001年,我在地方政府工作,其余时间在宏观管理部门工作。一半由于责任,一半由于兴趣,我最关心的是整体经济的改善和落后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它们之间一切可能的统一和结合。

这使作者能够以一种比较广阔和现实的眼光,系统地考察和思考中国从地方管理到国家宏观调控、从贫困和短缺到富裕和过剩、从国内到国际的过渡时期的问题,以务实的精神解决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当时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巴曙松做了一个书评。

12年后的2013年3月,郭从中央政府回到了地方工作。此时,郭树清从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成为山东省省长,这是他第二次在地方任职。

会上,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蒋益康评价说:(郭)长期在国家部委工作,有地方工作经验,视野开阔,思想解放,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强。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感强,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原则性强,自律性强。

与贵州不同,山东是一个沿海发达省份,但郭树清的负担并不轻。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在中国排名第三,但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差距,第二位,逐步扩大。同时,由于山东经济以重工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一些研究者指出山东经济虽大但不强。

郭树清在任命会议上说,山东目前正处于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我将努力把山东的社会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我来山东工作的时候,我是山东人。我会熬通宵,尽我所能。”

(2013年,在山东省任命会议上)

上任后,郭树清选择了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作为考察的第一站。2013年4月,他去了两地,就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加快城镇化、优化经营环境进行调研。

调查结束后,他说,要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起点”。同时,我们要尊重企业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中国领先的商业环境。

据统计,2013年,山东省共有397.4万个民营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6.3%。同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8%。

郭树清认为,从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来看,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差距。例如,每万人口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仍然很少,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为此,郭树清提出了以下措施: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土地平等使用。他还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企业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山东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1%,比2013年增长6.3个百分点。

郭树清还大力推进山东金融改革。在山东任职后,他大规模开展了领导干部金融业务培训,实现了与中央财政部门的双向人员交流。仅2013年,山东省就先后引进30名高级金融干部上岗,并选择34名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培训。

同样在2013年8月,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山东金融改革的标志性事件,衡量“金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2012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2015年上升至5%。

从方成街32号到金融街15号

在山东工作了近五年后,郭树清于2018年2月出任银监会主席,并再次重返金融体系。郭树清花了17年时间从中央银行(方成街32号)走到中国银监会(金融街15号)

十多年前,2001年4月,郭树清被任命为中央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戴相龙在任命会上说,郭树清同志长期从事理论研究、规划设计和改革推进工作,参与了中国经济改革方案的设计,撰写了许多具有政策参考价值的工作报告和学术著作,后来成为贵州省副省长。“郭是外汇管理局局长,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合适人选。”戴相龙说道。

探路者郭树清

外汇管理也是郭树清熟悉的一个领域。早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就正式与外汇调整价格合并。郭树清当时写道,这是人民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外汇体制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仍然存在许多障碍。

郭树清于2001年上任,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使中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对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上,郭树清提出了三项工作部署:一是继续按照既定方针做好工作;二是加强团队建设;第三,自觉积极接受中央银行的领导。

“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外汇和人民币是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外汇也就是管理人民币,没有本币管理外汇是不好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与本币监管的合作。”

为了理清思路,外管局局长通常由央行副行长兼任。郭之前的殷、、朱小华、周小川、,郭之后的胡晓炼、易纲、潘,都是如此。

(2003年1月,外汇管理研讨会。内圈依次是吴晓灵、郭树清和周小川。资料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

外汇储备已经从短缺变为积累,并且正在迅速增长。据央行数据,郭上任时,外汇储备余额为1771亿美元,而他离任时,外汇储备达到6590亿美元,增长2.72倍。因此,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利率来恢复过剩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郭树清推行了三项改革:外汇管理逐步从控制外汇流出转变为对外汇流入和流出实行全过程管理,从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通过银行等机构对外汇收支进行合规监管,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监管。

2005年3月,49岁的郭树清被任命为建行董事长。此前,国务院实施了建行股份制改革,动用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然而,建行前两位负责人王学兵和张恩照相继被调查,给建行的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打消外界的疑虑,继续推动建行上市,是摆在郭树清面前的课题。

郭树清在任职之初,是第一个让国有银行负责的人,两个省级分行的行长“辞职”。同时,建行开展拉网检查,重点加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监督制约。当时,评论称,这些行动重塑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形象,这是建行进行股权改革的唯一途径。

为了说服海外投资者,2005年10月的两周时间里,郭树清亲自带领路演团队走遍了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在20多个城市召开了128场推介会,与500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沟通。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国际投资者相信,作为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行的重组和上市不是一个账面上的努力,不是一个拳头,而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郭树清回忆道。

最后,建行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四大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然而,郭树清清楚地意识到,上市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新征程的开始,而上市的真正目的是改变经营机制。

(2005年,建行上市,来源:中国金融家)

事实上,之前的四大银行都是坏账和技术性破产的机构。1998年,中央政府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然而,资产剥离后不到五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2002年底不良贷款率达到21.4%。原因是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因此,郭树清建议努力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其核心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内容包括: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直接股东约束、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等。为此,他在建行努力工作了六年。

根据年报数据,建行的资产规模从2004年的3.9万亿增加到2011年底的12.28万亿,其中资产规模超过中行和农行;同期,收入规模从1125亿元增加到3970亿元。截至2011年底,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09%,资本充足率为13.68%,在许多指标上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

2011年10月28日,郭树清从建行辞职。第二天,55岁的他接替尚福林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到2011年郭树清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资本市场迅速成长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市场。

郭树清在2012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中国资本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走过了200多年(20年),但与成熟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时,他指出中国资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资本市场本身的结构是不平衡的,如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不平衡,新股的高市盈率;

2.市场波动和震荡幅度较大;

3.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薄弱,对小微企业和新商业模式的支持不足;

4.为居民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相对稀缺;

5.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郭树清在任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郭树清在任的500多天里,集中介绍了近100项制度性规定和专项工作。这些改革涵盖了从发行的前端到投资者利益保护和制度重塑的中端,再到退出机制的后端。

股改完成后,市场将其解读为对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快速补充。例如,创业板的退市规则自2009年创业板诞生以来就一直在酝酿,但直到2011年11月底才正式公布。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酝酿已久。

郭树清于2013年3月17日正式离开中国证监会。在告别证监会之前,从3月14日到3月16日晚,证监会连续发布了10个文件,涉及证券公司、基金等制度的放松。

新使命

五年后,2013年,郭树清第二次接任尚福林的职位,只是这次是银监会主席。对他来说,这是他熟悉的老工作,尤其是《归来》。他本人也在2月24日上午的交接仪式上表示:“我很高兴重返金融体系。”

(2012陆家嘴(600663,临床单元)论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银行业面临多重风险。第一个问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平衡,这导致银行市场经常出现混乱。作为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资金提供者,银行往往通过各种资产管理计划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融资平台等高风险领域,规避监管,加剧金融风险。

就职后第十五天,郭树清首次以银监会主席身份出席记者会。他表示,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银行业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严重的风险暴露,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围栏”。

随后,在从3月底到4月初的短短两周内,银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银行业开展“三违、三套利、四不当、十乱”的重大检查——“国”被从证监会吹到银监会。

经过一年的整改,2018年1月,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特定目的载体包括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资产管理产品。由于嵌套层次多,杠杆作用明显,资本空转移现象突出。

现在,郭树清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席。如何有效整合两大机构,形成合力,继续推进两大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工作,将是他未来的使命。过去几年的工作经历激发了他成为第一任董事长后推进金融改革、防范风险的期望。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探路者郭树清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