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3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经济表面上在提速和换挡,实质上是结构升级,从根本上依靠改革和转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持续稳定供给”的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并有望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外部话语权是内部力量的延伸。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外部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我们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展现新的时代和新气象。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从表面上看,2008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是外部需求不足和周期性调整,但实质上是深层次的结构和制度问题。经过2002年至2007年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积累了大量低效产能和过度杠杆。即使没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济也有内部周期调整的要求,可以预见,伴随周期衰退的市场清理仍可能面临与1999年类似的制度障碍。

由于隐性担保的存在、资源的错配和金融风险的加剧。大量金融资源通过影子银行和表外银行配置到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等领域。然而,这些领域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创造现金流,不得不依靠负债来维持,导致空的债务过剩,这推高了整体社会资本价格,降低了资本使用效率。

去产能和去杠杆化进展缓慢,经济下行压力长期存在。为了防止短期经济下滑过快,每次触及底线时都应该引入稳定增长措施。然而,每一个稳定的增长主要驱动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导致维持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延迟市场清算的负面影响,这是出于风险防范的需要。

2008-2015年的经济形势与1978-2007年的经济形势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目前,中国正处于提速换挡的关键时期。未来结构调整会成功,中高速增长平台会建成,但增长质量会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

2010年,笔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期间,参与了该项研究,并提出了“提速换挡”的建议。2015年下半年,“经济L型”被提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重心已经接近底部。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出预期6.9%,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表达了乐观的看法,这主要是由于三个因素:

首先,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自2010年以来,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下滑,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歧:外部性、周期性还是结构性?中国的经济增长能转变或回到高增长吗?对策是刺激还是改革?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逐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经济下滑主要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告别高增长时代,启动增长方式转变,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增长平台,以应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其次,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中央政府提出高质量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以“1153”为核心的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顶层设计日益清晰。

第三,它拥有强大的执行力。随着思想的统一、作风的整顿和政令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铁有标志、踩石留痕、久创佳绩”的执政理念。

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日益清晰:“1153”。

“一个总的要求”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跨越门户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第一。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条主线”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

“五大任务”是消除生产能力、库存、杠杆、降低成本和弥补不足。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比一,一减一补”,可以说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适时的劣势。2016-2017年,在去产能和去库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政策重点正在转向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期化。

“三个硬仗”,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三年,我们要围绕三个硬仗: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脱贫,防治污染。

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反弹,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经历了2010-2015年的单边经济下滑后,中国经济正呈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重触底,支撑着2016-2018年具有较强弹性的“L”型经济。结构性触底指的是传统产业的清理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00024)、诊断股票(20.120、0.71、3.66%)等。,加速新行业中新业务形式的增长;周期性触底指的是六个周期性力的叠加支撑。随着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释放,预计中国将在2019年后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构建新的增长平台。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应有基本框架、基本逻辑和基本判断。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六大周期的叠加之中:世界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库存周期和政治周期。

首先,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处于新的增长周期。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继续回升。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受到干扰,但不会改变基本面;

其次,我们正处于金融周期的顶端。监管得到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分别关注通胀和金融稳定。加强监管和去杠杆化相当于“拆弹”,以减轻金融风险。

第三,房地产周期正处于调控的中间阶段。未来,有望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期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8年上半年,短期库存周期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由于理想库存水平较低,2016-2017年第二季度的这一轮补货周期很短,未来的去库存周期对经济的拖累有限。

第五,中期生产周期已经见底。2010年至2015年,当市场自发走向产能时,加上2016年以来的供应方改革和环保监管,中国生产周期触底,传统产业产能投资继续低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到78%,资产负债率从58%下降到55%,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4%左右。我们正处于产能周期的第三阶段,产能清理、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利润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积累能量。预计它将在2019年左右开始新一轮高质量生产周期。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六,新的政治周期开始了。政策的执行得到了加强。19大和换届选举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政策重点有望从“三步走”转向“一减一补”,从减到加。

在看到中国经济稳步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金融去杠杆化、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五大改革值得期待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后迫切需要在改革的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通过地方试点,调动地方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地方试点和试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有些问题在不同的地方变得复杂,有必要鼓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试验。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都源于基层的实践和智慧。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什么样的产权更有效,什么样的产权无效。改革的目的是用有效产权取代低效产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管理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大力大规模放开服务业。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更好生活的需要,发展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在更大程度上放开服务业。

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四,大规模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降低成本,释放企业家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可以给微观主体,尤其是企业家带来发展信心。其中,它包括减税和降低系统成本,以及降低各种服务和费用的成本。

第五,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升金融收益来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抓住它,促进金融和实体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防范监管竞争和监管重叠带来的新风险,把握节奏和力度。(作者是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任泽平人民网刊文:我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