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4字,读完约5分钟
【十八大报告】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大体上,公平大体上,各自的能力大体上,和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
阅读提示:
编制由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观测所、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灾害观测“天罗地网”,24小时进一步提高高密度立体监视能力。 继续加强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建议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的第一次。
如何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福利?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最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一问:防灾减灾情况怎么样?
稍微出现了“几十年不见”和“百年不见”的天气。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等灾害防御能力。 作为十八大代表,你在学习、讨论这份报告时有什么体验?
郑国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等灾害防御能力。 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党中央充分表明了对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高度重视。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益明显,很快出现了从“几十年一次不见面”到“百年一次不见面”的天气。 近年来,流域性特大洪水、城市内湿、区域性严重干旱、高温热浪、超低温、特大雪灾和冻结等灾害频繁发生,集中暴露了中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基础设施和机制体制脆弱的环节,引起人身事故和经济损失,我们
问:预报如何准确及时?
提高立体监测能力,完全预报业务系统
记者:关于气象,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天气预报。 有人说预报越来越准确了,但也有人抱怨预报不太正确。 气象部门今后会采取那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吗?
郑国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精细化程度和准确率水平不高,确实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瓶颈。 我们必须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的精细化和正确水平的突破,编制由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观测所、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灾害观测“天罗地网”,进一步提高24小时高密度的立体监测能力。 完全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业务系统加强相关科学研究,提高预报精度、精度、时长。 具体来说,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将提高。 现在自动气象监测站的互联网,间隔全国平均20公里,到了年,全国平均每10公里实现一个气象监测站。 现在,全天候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7%,到了一年将提高到90%。 社会对现在的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为86.2%,到了年内会提高到90%以上。
事实上,做正确的预报是不够的。 不仅要更准确地测量灾害,更准确地报告灾害,还必须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气象新闻,实现警告新闻发布“最后一公里”的突破。 完善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广播、显示器等新闻发布手段,扩大气象警报新闻展望。 加强与地方广电、电信部门的实务合作,推进重大气象灾害警报新闻手机、电视网络整体发布,建立灾害防御负责人、特殊场所和警报死角比较的警报新闻发布机制。
三问:防御机制如何完整?
推进部门合作,提高民众的防御意识
记者:预报警报新闻必须正确报告、传播,确保大家都收到。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吗?
郑国光: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气象防灾减灾事业不是气象部门的一个部门能做的。 例如,暴雨在地质状况比较脆弱的地区有可能发生山洪和泥石流,需要与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合作。 例如,如果雾和暴风雪来袭,必须联系民航部门和交通部门。 例如,天气可能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必须与农业部门合作,采取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中国气象局与农业、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安全监督管理、林业、旅游、电力等20多个部门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定,与近10个部门建立了同城数据专线。 社会参与是指人们具备灾害防御的意识和知识,能够参加防灾减灾。 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让这些科普知识进入校园,进入社区,进入乡村。
四问:农村“短板”怎么弥补?
提高59万农村气象新闻人员素质
记者:防灾减灾明显的“短板”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不高。 怎么尽快修好这块短板?
郑国光:气象灾害防御的弱点首先是农村,特别是边远自然环境差的农村。 多个村庄建在山沟里,在土壤脆弱的环境下,突然的气象灾害可能会引起其他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 农村新闻发布的渠道比城市少,农民获取气象灾害新闻的手段,渠道一定和城市有很大差距。 很多农民缺乏防灾意识、知识,也是薄弱的环节。 我们国家气象灾害引起的人身事故,90%以上发生在农村。 因此,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点。
下一步要继续深化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二人制”(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和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制度)建设。 这几年,我们有59万气象新闻人员,成立了复盖91%以上乡村的防灾减灾小组。 我们提高气象新闻人员队伍的素质,通过他们帮助广大农民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 这项任务依然艰巨。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编织天罗地网 精测气象变化——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