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0字,读完约2分钟
【证明】
水母3月20日新闻( ymg记者刘新国)是烟台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值得永远铭刻在1984年5月4日。 当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明确烟台等14个市是国家第一个沿海开放城市。 从此,烟台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线。
实践说明,这场对外开放的大潮插入了为烟台后的迅速发展而飞翔的翅膀:来自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50余家世界500强公司在烟雾中筑巢,从开发区破土建设成长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与世界的拥抱中,烟台对外
坐对外开放的头班车,烟台的迅速发展就像老虎一样强。 烟台受到很大激励,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984年烟台地理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基础好,文化教育、科技事业比较发达,对外贸易也有很长的历史。 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实行开放创造了条件。 但是,除此之外,人才不足、新闻不通、没有建设开发区经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放认识不足等问题也影响着对外开放的步伐。
在开放大潮前,烟台迅速“移动”:为了加强招商,市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指导小组。 为了积累经验,市领导亲自带队参观深圳特区。 为了构建开放平台,市里专门成立了20多个规划小组,进行了城市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 随之,全国第一所由地方集资兴起的大学烟台大学隆重成立,全国第一所由中央和地方集资建设的发电站龙口发电厂并行发电,上海-烟台-北京航线……采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投资环境大
想法新天地广阔。 随着软硬环境的改善,烟台对外开放的道路越来越宽。 比较经济外向度不高、过度依赖国内市场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实务会议,正式提出:立足现实,面向世界,推进外向型经济的战术转移。 之后,烟台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注释】
田增成(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
在烟台和外界的相互凝视中,1984年的对外开放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摆脱荒地,成为烟台对外开放的窗户和龙头,开发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都从那时开始了。
烟台开发区的迅速发展真的被称为白手起家,开始五六年基本奠定了基础,大量的财力投入到最基本的辅助建设中。 从1990年代初到世纪末,第一能源是吸引外资。 真正质量的飞跃还是实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吸引外资到吸引外资的一些变化,城市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图)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