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9字,读完约9分钟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真正站在世界的前列,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000063,诊断单元)

中兴危机期间,退休两年的中兴创始人、前董事长侯为贵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4月18日晚,侯为贵和中兴通讯目前的两名舵手一起出现在国内机场,这被解读为连夜跑去救火。76岁的侯为贵用手推着行李箱,但他仍然保持着挺直的后背和稳健的步伐。

在过去的30年里,他带领中兴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几次明智的决策打败了西门子和诺基亚。

但此时此刻,这个本应关心自己生命的老人可能会感到一丝痛苦甚至后悔——18年前,他花了很大力气来领导芯片研发,但最终半途而废。

中兴通讯由侯为贵于1985年创建。

当时,中国正被空前的现代化浪潮所席卷。交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曾经指示:“中国应该从交通运输开始,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20世纪80年代,在钱学森的建议下,侯为贵所在的中专学校改为航空航天部691工厂,从事半导体技术研究。

在此期间,作为南京广播工业学校毕业的技术骨干,侯为贵被派往美国留学。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技术,还对市场和成本等商业知识感兴趣。例如,在电镀集成电路时,他不需要像家用电路一样厚。“这是浪费钱。”。

回家后,侯为贵决定创业,他不愿意一辈子做技术员。1985年,在他40岁出头的时候,他说服他的领导去深圳建立中兴半导体。

起初,侯为贵想成为集成电路,但他没钱烧钱。为了生存,他从电风扇和电话开始。通过打电话,侯为贵接触到了数字程控交换机。

当时,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在中国出现,中国市场被nec、爱立信、朗讯等国际巨头垄断,分别拥有7个国家的机型和8个标准。行业内流传着“七国八制”的说法。

侯为贵意识到大趋势已经到来,本地制造商的机会就在眼前。

侯为贵没有图纸,没有数据,没有设备,也没有专业人员,他走上了独立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道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1989年,国内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在中兴诞生,中兴之所以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它的产品集中在农村市场。

有了这个产品,中兴通讯摆脱了困境,销售额迅速超过1亿元。

然而,痛苦接踵而至,股东们开始为利益而战。侯为贵适时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团队自筹资金,成立了潍县通,与691厂和深圳光宇两大国有股东共同组建了中兴通讯。

这一制度设计开创了中国“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全新模式,使中兴避免了国有企业的“龙”悲剧,赢得了更多的自由空空间。

随着产品向传输、接入、视频、供电、移动和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的扩张,中兴通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它的业绩达到了历史新高,2000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亿英镑。该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成为内地首家a股+h股上市公司。

2014年,中兴通讯成为仅次于华为、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的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公司。

中兴通讯一路飙升,与侯为贵准确把握通信市场两大机遇密不可分。

上世纪末,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出现了。

在cdma开始时,联通在cdma95和cdma2000之间摇摆不定。这让中兴和华为非常纠结。华为认为cdma95技术是落后的,它把自己的芯片押在了拥有更先进技术的cdma2000上。

但是,在侯为贵看来,95标准并不比gsm差,技术应该从95年开始积累,到2000年再发展。即使后退一步,即使联通不采用95,中兴也可以寻求海外市场。

三年后的1998年,中国联通选择了cdma95并在北京举行了招标,但由于与高通的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解决,被相关部门紧急叫停。

经过几次折腾,包括华为在内的许多制造商都放弃了。他们认为联通短期内很难推出cdma,即使几年后推出,也会选择更先进的cdma2000。

侯为贵曾经犹豫过,在中兴通讯内部,项目团队甚至会被解散。但最终,他选择了坚持并继续投资大规模研究。在随后的竞标中,中兴几乎成了中国联通的唯一选择。

几乎与此同时,移动终端——手机市场的脉搏被侯为贵准确地切断了。

中兴通讯早在1998年就进入手机市场,独立开发了世界上第一部机卡分离的cdma手机。但直到小灵通出现,中兴才开始大放异彩。

小灵通最初诞生于日本,但进入中国几年后,却没有受到专家和企业的好评。日本京瓷曾向华为寻求合作,但华为以技术落后为由拒绝了。

在中兴通讯内部,许多技术人员持有与华为相同的观点。更致命的是,该州的政策摇摆不定,多次下令禁止和推迟建设。

侯为贵仍然固执地坚持做小灵通。他有三个理由:第一,国内电信业拆分后,电信和网通迫切需要小灵通才能生存。其次,小灵通技术在日本非常成熟,ut斯达康已经在中国部署。第三,与手机相比,小灵通收费较低,单向收费,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侯为贵又赢了。随着小灵通政策的放开,许多制造商措手不及,中兴赢得了一笔大订单。在2003年的全盛时期,小灵通贡献了中兴1/3的收入,确立了中兴在手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国际电信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全球电信巨头都在苦苦挣扎。经过早期的快速扩张,华为的业绩也大幅下滑。任动情地写了《华为的冬天》。中兴反其道而行之,成为当时最好的通信制造商,其中被称为“冬天被子”的小灵通和码分多址贡献很大。

此后,手机业务成为中兴三大战略之一,中兴手机进入国内市场第一阵营,被媒体与华为、酷派、联想合称为“中国酷派联盟”。

一向目光远大的侯为贵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走自己的路,但也认识到芯片上的懦弱,这是行业的关键。

早在18年前,中兴通讯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并率先在亚洲开始研发3g手机基带芯片。"当时,它领先于华为和他的竞争对手."

根据中兴通讯的官方数据,2000年,中兴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也作为参与单位之一承担了“909”项目。该项目是90年代“九五”期间国家微电子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简称。总投资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有集成电路项目的总投资,达到100亿元。

然而,就像这个充满国家野心的项目并不尽如人意一样,中兴自己的手机芯片研发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磕磕绊绊后被侯为贵放弃了,R&D团队被解散,许多人转而支持华为。

为什么要放弃?

有人说中兴的文化不鼓励试错。然而,如果我们理解芯片研发的难度,就可能不难理解侯为贵的决定。

芯片的诞生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设计、制造和封装,每一个环节都极其复杂,稍有偏差就能直接决定性能和质量。

一个像钉子一样大的芯片里有上亿个晶体管,工艺流程需要相当严格。即使一个人犯了错误,也可能在随后的测试中找不到,因为电路板上只有十几条到数百条信号线可以测量。不言而喻,技术上的困难在于如何根据这些线索来检查数亿个晶体管中的错误。

即使从电路设计到测试的过程相当顺利,至少也要花半年时间才能送到工厂生产,而这个过程将花费数百万,而先进的技术将花费数千万。一旦之前的错误没有被发现,输出就是一堆垃圾。经过另一轮修订,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因此,一些芯片设计公司不得不延长预生产流程并反复检查和验证,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有了这样的努力,反复的薄膜铸造实验失败并不罕见。

奇普R&D对员工的能力和生产流程要求很高,这是中国的弱点。由于工艺复杂,中国企业只能进口芯片硅片的基本材料。

一位自称工作了10年的电子工程师爆料道:“所谓的100%国产芯片很少,其实他们拿一些国外低端芯片,在显微镜下拍照,然后完全复制,他们不像复制,性能比原件差,所以只能和原件竞争价格。如果芯片的设计能稍微改变一下,就已经被nb搞糊涂了,甚至有人会给你图纸和材料,这在中国是不会生产的。”

芯片突破是一项漫长而昂贵的工程。“909工程”总投资100亿元,远远不够白手起家。可以预见,第一代甚至几代产品都落后于市场,找不到合适的产品。

在巨大的投资、困难和“舒适”的市场环境之间,很少有人选择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大多数中国企业放弃了芯片的研发,直接进口芯片,而是用自己的功夫去匹配自己擅长的芯片算法和软件。后两者配合中国人的独特努力和勤奋,使中国电子产品在市场上击败外国品牌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这种优势互补的方式让芯片的供需双方都享受到了各自的利益——中国企业不必冒巨大的风险来赌上生死,而外国供应商则享受着高额利润。为了不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美国供应商甚至会尽力帮助中国企业绕过各种采购限制,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这一逻辑适用于中国大多数核心不足的企业,包括中兴通讯。

当然,也有例外——华为。凭借多年的持续高投入,华为坚持不懈,成功拥有了自己的芯片。尽管HiSilicon芯片与国外高端芯片仍有一定距离,但华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用考虑外国人的面孔。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供求利益共同体被打破之前,太平洋(601099,诊断单位)(2.790,?-0.03?海峡两岸都很好。

或许在中兴看来,除了降低产品成本之外,华为的硅芯片并没有比进口芯片更大的优势。

直到4月16日特朗普下令,中兴才被打回缺乏核心的残酷现实。

中兴通讯的手机、通讯设备和其他核心部件高度依赖美国的主要产品,在消化现有库存后,将面临烹饪失败的危险。

手机业务占中兴通讯总收入的近30%。去年销量增加,售出5000万台,其中90%销往16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主要国家中排名前五。

5g的崛起给了中兴通讯一个更大的蓝图。4月初,中兴通讯的一位高管也对媒体表示,他准备充分利用自己在5g R&D技术、金融实力和全球化方面的优势,全力支持手机,以提升品牌在海外尤其是国内的影响力。

然而,在禁令下,一切都变得未知。

据业内人士称,中兴通讯的大部分手机芯片都是由高通公司提供的。虽然华为麒麟芯片可以被取代,但华为已经宣布,自己的芯片不会对外发布。与电信设备运营相关的关键部件,如fpga(一种可塑性较强的通用集成电路)、服务器芯片和光模块,占中兴通讯业务的60%,也主要来自美国供应商,在中国的自主替代能力有限。

根据芯片行业的一般规则,库存周期一般为两个月。这两个月是中兴自救的时候了。

即使中兴找到了替代芯片,其他支持组件也将不得不重新设计,可靠性测试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也将决定企业的生死。

虽然中兴有自己的芯片R&D部门,但大部分都是用于普通消费领域的低端产品,不能用于基站和手机。

据各种消息来源称,中兴通讯正面临致命打击。

在中兴的官方数据中,“中兴”一词有中国繁荣的含义,中国的繁荣支撑着其通过振兴国家通信产业为国家服务的理想。

侯为贵经常对员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真正站在世界的前列,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侯为贵仍在路上,肩负着中兴8万人的期望。当他错过芯片的时候,他会尽全力让中兴成为潮流吗?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76岁中兴创始人:曾力主芯片研发却半途而废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