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85字,读完约16分钟
虽然人口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中长期变量,而且人口流动相当缓慢,但短期观察人口流动的痕迹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经济区域格局的微妙变化。从2017年的人口数据来看,中国区域格局的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资料来源: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要点:虽然人口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中长期变量,而且人口流动相当缓慢,但短期观察人口流动的痕迹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经济区域格局的微妙变化。从2017年的人口数据来看,中国区域格局的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1]“东西差距”正在转向“南北差距”,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人口明显出现净流出。从传统的“东、西、中”的区域视角来看,2017年中西部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长迅速,这似乎表明中国的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如果以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的分界线,就会发现常住人口的增长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而北方各省明显较弱。因此,不平衡发展的局面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正在从以前的“东西差距”向“南北差距”转变。
[2]东南沿海省份的“双子座”城市格局正在逐渐演变和变化。福建、广东、江苏和浙江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一带”经济体。从2017年人口变化来看,福州和厦门可以说是最标准的“双子”城市;由深圳和广州组成的“双子星座”开始“向外扩展”,构筑起一个区域高地;江浙两省的双子城发生了变化,人口流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3]内陆腹地省份的人口部门正面临着“向心集聚、向外收缩”的趋势。与2016年相比,内陆腹地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人口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与迁移流动分离,郑州、长沙、武汉、贵阳和南昌有明显的人口流入迹象。在人口“向心集中”的同时,外围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外流也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以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为特征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城市间人口流动规模将逐步扩大。人口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实际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起伏。人口净流入的地区可能得到工业发展的支持,这可能带来就业机会或具有社会福利等优势。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配置房地产或相关产业。因为人口的集聚也会带来其他因素的集聚,中国的人口集聚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必然会有与美国80年代相似的锈带,即美国东北部传统的制造业和钢铁工业基地正在逐渐衰落。
总的来说,四线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将继续减少,未来常住人口数量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大都市地区的人口将继续增加;省会城市或大多数“计划单列城市”的人口将继续增加,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例也将继续增加。因此,投资地点应从过去的“地区(如西部开发)”到“线路(如粤港澳湾地区和杭州湾地区)”进行选择,从现在开始,应该向“点(都市区)”发展。
[文本]
人口流动的新特点-
从过去的“东”到现在的“南”
截至2018年4月中旬,在mainland China 31个省市中,除云南外,已有30个省市在2017年底陆续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其中,24个省市增加了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减少的省市分为两类。一个是北京、天津和上海,或者是受总人口控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二是集中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的常住人口明显下降,呈现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宏观研究一直被用来将中国空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在这种划分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些原则,如各省与东部海岸线的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完整的行政区划。
例如,东部地区主要是包括东部海岸线的一个省,类似于辽宁省,在“东北”区域划分之前被划分为东部地区。另一个例子是中部六省,它们是内陆省份,距离东部海岸线中等距离。长期以来,“东、西、中”的划分可以脱离出省的范围,从更宏观的角度比较中国的区域发展水平。
但是,如果从“东、西、中”的角度来观察2017年各省常住人口的增减,似乎可以得出中国人口的区域分布趋于均衡的结论,如中部的安徽、湖南,西部的广西、四川、贵州,人口增量排名较高,增长势头较快。
但是,如果把“秦岭-淮河”线作为中国“南北”地区的大致分界线(因为新疆和西藏比较特殊,暂时不考虑),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常住人口增长前三位的是广东、浙江和安徽,都可以看作是南方省份,而北方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长明显较弱。
因此,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区域格局,就会发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依然存在,这只是“东西差距”到“南北差距”的一种表现或变化。
此外,我们试图分解居民人口增长的结构。根据常规计算公式,2017年常住人口= 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净移民人口(迁入-迁出),公式进行适当修改。可以发现,常住人口的增减受自然增长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净移民人口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和四川。这些省份居民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和移民流动的结果。
然而,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人口增长较为持久的省份主要依靠自然增长,但在总人口增长的背后,却面临着人口的迁移和外流。在东北三省中,除了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吉林省外,辽宁省和黑龙江省都面临着自然增长率和流动人口数量同时下降的局面。
以山东为例,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出生人口为174.98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0。年末常住人口和登记人口均首次突破1亿。剔除死亡人口后,自然增加约101.2万人,而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仅增加约59.2万人,这意味着2017年山东省外流人口可能超过40万人。
事实上,山东的人口外流很容易理解。从地理位置上看,包括苏北和山东在内的大区域夹在北部的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的长三角城市群之间,而西部地区正面临着郑州、武汉、Xi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人才、资本和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可能会为山东和苏北创造一个虹吸。
另一方面,在山东省,济南和青岛吸引的人比周边省会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山东省新旧动能的转化,可能有必要在“节约绿烟”的发展框架下进一步明确重点,防止“辣椒面”再次蔓延,引导人口向核心城市集中,从而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
东南沿海省份双子星座的传统与变异
长期以来,东南沿海省份一直有“双星”城市的基本格局,往往一个是省会城市,作为全省的行政中心,另一个是全省的经济中心。从北到南,如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广东省的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省的核心城市共同支持了该省的发展。然而,根据2017年的人口数据,“双子座”在全省和其他城市的发展并不一致。
福建可以说是最传统的“双子星座”省份。从2017年常住人口总量来看,虽然泉州是一个人口不断增长的大城市,但厦门常住人口总量还不到泉州的一半。然而,从增量来看,福州和厦门的人口增量差距较大。如果将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开,可以发现福州和厦门的净迁移非常明显,但人口迁移发生在泉州,人口增长基本上是由自然增长贡献的。
由广东省深圳和广州组成的“双子星座”正开始“向外扩散”,形成一个区域高地。广州和深圳在常住人口增长和移民数量方面居中国首位。
广州常住人口总量略高于深圳,但深圳常住人口增量远远高于广州。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分离后,深圳人口流入的迹象更加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佛山、珠海、东莞等广州、深圳附近的城市也出现了明显的人口流入迹象,而广东省远离广州、深圳的城市则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迁移和流出迹象。
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双子”城市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江苏省,南京和苏州的人口流动性存在明显差异,人口流动在省内发生转移。南京和苏州的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两位,但分割后发现,南京自然增长较少,移民流入较多,而苏州则相反,自然增长较多,移民流入较少。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流入开始从早期的“苏南地区”向“苏中三市”转移,扬州、南通和台州的移民流入人口大幅增加。苏中地区的崛起将带来一系列的机遇,特别是南通,作为上海都市圈北翼的门户,有接受上海辐射的可能,或者将呈现一定的增长。苏北地区的淮安、盐城和徐州都有少量人口迁移和流入的迹象,但山东附近的连云港(601008)是江苏省唯一有人口迁移和流出的城市。
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宁波和嘉兴已成为该省人口迁移和流入的主要城市。其中,流入杭州的人口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总和。嘉兴作为上海都市区的南大门,也出现了移民和流入的迹象。
金华、台州和温州是人口出生的大城市,但人口流入的迹象相对较弱。温州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人口迁移和流出的城市。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温州人口“大进大出”现象明显。2011年,人口出现净迁移,2014年,常住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
内陆人口“向心聚集,向外围收缩”
内陆省份难以形成“双星”城市格局,省会城市已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以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全省人口集中度的指标,可以发现内陆腹地大部分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度高于2016年。
Xi、郑州、长沙、武汉、贵阳、南昌等省会城市的绝对人口增长明显,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流分离。这六个城市显示出明显的人口流入迹象,这可能与2017年每个城市上演的“抢人战争”密切相关。
例如,在xi,2017年陕西省的移民流入量约为42,000人,而Xi的移民流入量约为40,000人。除玉林外,全省所有城市都有移民流出,说明Xi人口集中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吸引了外来人口。
另一个例子是郑州,它几乎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此外,以贵阳为例,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中最大的,但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常住人口的增量和净迁移量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也是一个很少有人迁入省内的城市。
在内地省份居民人口向省会集中的过程中,省内其他城市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迁移和外流迹象。例如,河南、湖南、陕西、贵州、湖北、安徽和甘肃分别有11、8、7、7、6、5和5个地级市出现了人口迁移和外流的迹象。
人口分化和集聚带来投资机会
在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上许多城市由于过度依赖资源而繁荣起来,但这种繁荣最终是不可持续的。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小城镇因棉花而繁荣,但随着纺织技术的升级,它们逐渐开始衰落。
锈带最初指的是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20世纪70-80年代,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型工业城市位于闲置设备生锈的地区,原因是工业迅速衰退、大量工厂关闭和失业率上升。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使得人口不断外迁。虽然政府部门早就提出了振兴东北的口号,并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根据近年来的数据,不仅东北地区出现了净流动人口,而且西北和华北的许多省份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
尽管这些地区省会城市的人口仍在增长,但该省其他城市的人口出现了净外流。例如,河南、湖南、陕西、贵州、湖北、安徽和甘肃分别有11、8、7、7、6、5和5个地级市出现了人口迁移和外流的迹象。
总体而言,浙江和江苏所辖城市的人口净流出现象相对较少。在现有的统计数据中,只有温州和连云港分别出现了人口净流出。
2017年,中国四个直辖市中有三个出现了人口净流出;在广东、江苏、山东三大经济大省中,除广东外,山东的人口净流出量居全国首位,而江苏的人口净流入量也很小。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省份,在现有的19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中,有11个城市出现了人口净流出,而这11个城市如肇庆和汕头的人均gdp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广东的经济差异很大,人均gdp水平低于江苏、浙江和福建。也就是说,只有靠近广州和深圳的城市才能从城市经济的辐射中受益。
因此,从人口净流入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好“湾区经济”,如杭州湾地区的上海、南通、嘉兴、杭州、宁波,或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的深圳、东莞、广州、珠海、佛山。也就是说,过去我们认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部门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并把它们提炼为“线”。
今后,我们应该“从一条线走到另一条线”。例如,日本东京聚集了该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京的人口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但是东京都市区周围的人口继续增加,表明“点”作为发展极的辐射作用非常明显。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城市人口的比例下降了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风
根据研究人口问题的和黄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国的人口高峰不会超过14.2亿,2021年至2025年可能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未来三至七年,中国将面临人口收缩或城市收缩的压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数量将会增加。也就是说,一方面,少数城市的人口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绝对人口的减少,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会减少。
据统计,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每天约有80个村庄消失。未来呢?我不知道有多少未知的中小城市会变得荒凉。因此,中国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确实没有理由过于乐观。房地产不同于普通商品。目前,所谓的房地产去库存化是顺利的,实质上只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去库存化,这不仅解决了“去库存化”的问题,也给未来的房地产业主“去库存化”留下了一个难题。
因此,在我国人口分化和集聚的背景下,未来前景广阔的中心城市房地产应按照人口流动、产业和资本集聚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进行配置;或者根据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的股权。
注:本报告中数据计算的相关说明
1.在一些省市没有公布具体出生和死亡人数的情况下,本文采用以下计算方法进行近似:
自然增长人口=(去年底常住人口+今年年底常住人口)/2*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如果有些省市没有公布当年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或出生率和死亡率),而是公布了登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或出生率和死亡率),或公布了登记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数,处理方法如下:
(1)当登记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在80%至120%之间时,以登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近似计算,常住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默认等于登记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当登记人口/常住人口小于80%或大于120%时,自然增长人口采用登记人口的出生数-死亡数计算,即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数视为移民流入人口。
3.如果本年度任何口径的自然增长率(或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没有公布,将使用最近一年的自然增长率来近似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4.因公安销户等特殊情况造成死亡数据异常的,应采用最近一年的死亡数据。
5.由于人口数据的可获得性,一些城市采用登记人口:廊坊、承德、神农架林区、漳州和凉山州;有些城市采用总人口:郑州、福州、吉安、玉树、黄南和乌鲁木齐。
6.在一些涉及行政区划变更的地区,如咸阳、Xi对西县新区的重新划分,邓州县新纳入南阳等,在行政调整前,计算口径将统一变更为相应的人口,即扣除新分配的区域人口或增加已分配的区域人口。安阳地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华县。
7.截至4月中旬,江苏省镇江市尚未发布最新数据,从全省总数中减去其他城市的相应数据可能会有误差。
8.Xi市常住人口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9.安徽省部分地级市统计公报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与省级统计公报中的数据不一致,因此采用省级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10.经计算,山西省包括太原在内的所有地级市的人口迁移量约为0,这与当地常住人口统计方法有关。
(吴嘉璐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以上图表中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除非另有说明)
来自金融部门金融渠道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将被视为侵权!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李迅雷:每天约80个村庄消失 从人口迁徙寻找投资机会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