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9字,读完约7分钟
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资本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资本市场建设也在摸索前进。近日,国家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所所长刘纪鹏。刘纪鹏是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是“股改第一人”,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资本金融”概念并创造资本金融的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向记者回顾了资本市场成立时的难忘经历,并对新时期的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纪鹏说:“要正确认识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振兴资本金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导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离实际。我相信,只要改革思路正确,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许多现存的矛盾就会得到解决,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他还说,总之,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中国继续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按照正确的方法论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遗留问题,就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银证分离成立证监会的理论论证
Nbd: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你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早期建设。你能谈谈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吗?
刘纪鹏: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28年的历史。回顾过去,对我来说,在北京开放法人股票市场和通过银证分离建立证监会的学术争论应该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1989年,王岐山同志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前身——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我参加了联络处的工作。以前最大的争议是社会主义能否发展。
资本市场建设要顺利进行,首先需要上层思想的统一认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国家体改委生产系统司司长孙淑义被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副司长。一天,他打电话来说,中央政府应该了解股份制的理论,并希望我们尽快编写一份材料。这份材料的名字是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
因此,在推进股份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写这个东西。我今天还有这个东西。我们的论点的结果是,我们首先从雇员那里筹集资金,因为当家的雇员是企业的所有者,购买自己企业的股份符合马克思的理论。第二,从社会法人那里筹集资金符合马克思的理论。因为那时我们没有私营企业,只有个人,那些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不是国有企业就是集体企业。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的基本制度中已经被证明是公有制,所以它们可以先搞法人股。因此,职工股和法人股最早出现在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
1992年,国家体改委带领14个部门聚集了近80名同志,形成了两个意见,一个是定向增发公司的规范性意见,另一个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规范性意见。这两个意见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发表的。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就成立了6300多家股份制公司。
当时,我也在体改委参与了股份公司的制度建设,深知这家股份公司成立后的重要目的就是能够转让。不转让的股份制不完善。因此,我首先写了定向法人股在北京staq系统上市交易。当时,深交所主要向个人发行股票,如果个人股与国有法人股混在一起,就不能在思想上通过。因此,希望目标股份公司的法人股能够在北京staq系统中流通。此后,联络处的同志向中央报告,很快得到批准。首批15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我的股改计划。
此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在发展,staq系统也在发展。当时,有人提出了监督的问题。我率先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证监会成立和银证分离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报告。这份报告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然后以内部参考报告的形式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央委员会批准了这份报告。这份报告被称为“联合声明”,因为它意义重大。这个报告是联络处的几个同志向当时主管财政工作的朱镕基同志报告的。根据这份报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3年正式成立,我们联合办公室的一半同志都调到了中国证监会。此外,联合办公室首先拨出5000万元作为中国证监会的开办费。
总之,我们习惯的今天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其中,统一思想和认识是取得今天资本市场成就的起点。
关于可持续发展,“有三点值得注意”
NBD:4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你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刘纪鹏: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三点。
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在监管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则。中国证监会自身应加大监管和发现环节的力度,加大对干扰正常市场秩序、有失市场公平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退市制度。
第二,用实际行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教育中小投资者,而是从源头入手,理清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我的建议是,监管和审查应该分开,审查应该委托给交易所,并由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督。然后做一个真正的赞助商——也就是说,有问题的赞助商应该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三,寻找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的有效途径,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我们应该保护给钱的人,教育圈钱的人。上市公司应该注重创造增量财富,而不是减少大股东和分配股票财富。
目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差巨大,大股东持股成本极低。我的建议是,可协商的保留价格应该是预先设定的,在达到这个价格之前你不能降低它,信息应该公开披露,这样可以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疯狂减持,促使他们关注公司价值的创造,有动力真正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谈到解决经济周期,我们必须在金融体系改革中采取行动
我们知道经典的商业周期理论。过去,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都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世界经济的动荡。然而,由于政策制定得当,中国顺利度过了历次危机,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你认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抵御周期性影响,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纪鹏:关于中国的经济周期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是三年,有人认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以达到6.5%,明年会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我看来,要解决经济周期问题,核心问题是改革不能倒退,也就是说,国家必须在金融体制改革上采取行动。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首先考虑放宽和鼓励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在海外投资者的帮助下,将市场“野蛮人”的力量与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力量结合起来,应该是解决我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
第二,我认为中国的周期调整不同于西方国家。应该强调这一点。
正是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时,该州开始大规模干预。例如,通过量化宽松,美联储购买了美国国债,并向财政部发放货币资金,财政部拿着这些钱拯救了花旗和通用汽车。与海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经济有更多的宏观调控。因此,中国的周期不同于西方。今天,我们必须去金融泡沫去杠杆化和预防金融风险;同时,不能太紧,否则经济增长就无法保证。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振兴资本金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导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离实际。我相信,只要改革思路正确,坚持市场化道路,许多现存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刘纪鹏:沿着市场经济道路不动摇 中国崛起是必然的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