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0字,读完约5分钟
[编辑按]
从1978年到2008年,时隔了30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30年只是一个小片段,但在烟台的迅速发展史上,这个改革开放的30年,留下了它浓墨重彩的一笔,堆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今天,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曾主政烟台的决定者,当时有什么感触? 在决定烟囱快速发展方向的决定背后,他们做过什么战术思考? 对未来他们有什么样的期待? 从今天开始,本报召开专栏,发表改革开放以来担任烟台市委书记、市长(行署专家)老领导人的采访,通过展示热情的历史,总结昨天,启发今天,期待明天辉煌。
作为证人和决定者,原烟台地区行政公署的专家黄岗亲经历了这场胶东大地发生的伟大转变。 时隔30年,想起了那段历史,黄老依然深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烟台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改革开放初期,烟台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引起混乱,把第一能源转移到生产建设上。 “怎么转? 关键是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 ”回顾当时的情景,黄老依然思路清晰。 在地委和地区行署的指导下,烟台从观念到生产和生活在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变革。
翻开陈年新闻,30年前的情报报道小组无声地目睹着这种变化的轨迹。 1979年1月10日,《烟台日报》在一版上发表了通信“乳山县农工副业全面快速发展”(当时乳山在行政上属于烟台地区),详细介绍了乳山贯彻党的劳动分配政策后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可喜变化。 另外,报纸连续发表了“政策执行山河变”等5份调查报告书,深入解读了“乳山经验”。 这个小组的报道的发表,当时没有很深的意义。 在黄老的记忆中,当时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党的经济政策,但根据思想解放的程度,抓住执行的力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乳山落实得快,抓得好,效果好,肯定乳山,就是落实党的经济政策,告诉人民群众烟台地委员会和地区行署的态度是坚决的! ”黄岗说。 之后,地委和行署不仅肯定了迄今为止在全区解除了分配水平的限制,还提出了“允许广泛开放‘财源之路’”等5个意见。 这些“意见”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在执行党的政策的基础上,烟台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更加不合理的机制体制。 “固有的机制体制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如果这一局面不变,就不能说农业会迅速发展。 ”。 为此,烟台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激活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黄老记得从1980年下半年到1982年上半年,整个地区都开始在定额承包劳动的基础上推行联合生产计划责任制。 这一变革处理了分配“大锅饭”的问题,极大地动摇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前,烟台地区侧重于粮食生产,个别地方还提出了“需要一斤粮食,不需要100元”的口号,结果是粮食低产区贫困,粮食高产区也不丰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烟台突破了“左”的束缚,地委会和行署领导人事实上考察了当地地区依山附近的海洋特征,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提出了“守海吃海,靠山吃山”。 从海里捞钱,从山上致富”的想法,发挥每个人的特点,迅速发展很多经营。 让黄老感到骄傲的是,这种调整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以1979年为例,当时烟台地区平均职工人均集体分配所得收入为15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
在推进农村改革的同时,烟台地委、行署在工业公司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当时高度集中、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严重制约了烟台工业的迅速发展,公司没有自主权,没有活力,利润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烟台地委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打破陈规,打破旧制,开始了以扩大公司自主权为中心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试验:首先引起“扩权”,给公司一些计划、销售、资金录用、中层干部 接着,尝试经济责任制,从点到面,在短时间内让全市80%的工业公司实施利润包。 这项改革,任务的确定、审查很简单,公司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大部分超收益,生产的积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1982年底,烟台工业总产值增加到38.06亿元,比1978年增加43.6%!
春风成雨,润物无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烟台就这样在改革中进行着。 今天,30年过去了,回忆历史,展望未来,黄老对烟台迅速发展的关怀和期待依然很深。 他说:“今天的烟台,具有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要求迅速发展,全面建设文明富裕的新烟台的道子一定会越来越广泛——未来的烟台更精彩。
ymg记者郑勇军张景亮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