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家,1984年5月4日应该永远铭记。 当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明确烟台等14个市是国家第一个沿海开放城市。 从此,烟台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线。
实践说明,这场对外开放的大潮插入了为烟台后的迅速发展而飞翔的翅膀:从最初的中外合资公司到40余家世界500强公司在烟雾中筑巢,从开发区的破土建设成长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与世界的拥抱中,烟台对外
这一切都是原烟台市委书记董传周准备的骄傲。 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个亲历者和决定者,董老为烟台的对外开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他知道坐对外开放的第一辆公共汽车烟囱的迅速发展会像老虎一样。
1984年3月,当时烟台市长董传周与当时的常务副市长姜德华一起去北京,参加了重要的特别会议——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 在这次为期10天的座谈会上,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烟台位于其中。 这一重大快速发展的机会,鼓舞了出席的董老,激发了准备感。 “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中央把烟台作为国家第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对烟台的厚爱。 这个机会,要拉着抓住。 ”。
但是烟台在受到很大激励的同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在董老的记忆中,当时的烟台地理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基础良好,文化教育、科技事业比较发达,对外贸易也有很长的历史。 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实行开放创造了条件。 但是,除此之外,问题依然不少——人才不足,消息不通,没有建设开发区的经验,除此之外,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放的认识还不够,老框框还束缚着他们的头脑。 另外,惰性思考和懒惰的做法也影响着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点人我做得很棒,完全不在乎。 等一会儿的人,市委怎么做,就是怎么做。 ”。 在一次市直机关干部大会上,董老对此提出了认真的批评。 他说对外开放需要积极的精神,闻风而动,创造性地开展事业。
好人闻风而动。 在开放大潮前,烟台迅速“移动”:为了加强招商,市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指导小组。 为了积累经验,董老亲自带队去深圳特区参观。 为了构建开放平台,市里专门成立了20多个规划小组,进行了城市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 随之,全国第一所由地方集资兴起的大学烟台大学隆重成立,烟台电视台正式启动,烟台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全国第一所中央和地方集资建设的发电站龙口发电厂并行发电,上海——
创新从对外开放的第一天开始,就融入了烟台迅速发展的血脉。 董老为了处理人才问题,烟台创新了构想,成立了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仅20天就收到了全国1.68万封信,我记得访问了500多人。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烟台有勇气当众,在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上刊登“招募通知”,向北京和吉林等地派遣军队“买马”。 在开发区的建设中,董老记得从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始建设到1985年3月20日,仅5个多月开发区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期间,烟台实施了设计招标和施工招标,不仅速度快,效益好,而且节约了大量费用,仅设计招标一项就节约了150万元以上的资金。
想法新天地广阔。 随着软硬环境的改善,烟台对外开放的道路越来越宽。 比较经济外向度不高、过度依赖国内市场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实务会议,正式提出:立足现实,面向世界,推进外向型经济的战术转移。 之后,烟台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到1988年,烟台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批准104个利用外资的项目,合同金额1.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7倍。 作为开放“窗口”的开发区,首次实现了从投入到收获的突破。 签订的外拉在线项目是过去三年的总和!
想起今天当时风云激荡的开放过程,董老感慨万千:“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烟台今天良好的快速发展局面。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特征,在国际舞台上寻找越来越多的快速发展机会,相信烟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ymg记者刘新国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纪念改革开放30年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