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5字,读完约6分钟

2004年2月20日,中国种业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登辉研究员主持选育的紧凑玉米新品种阴单13日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获奖。 这是自紧凑玉米宣传以来获得的最高水平的科技奖励,也是李登辉30年来对玉米育种的最大鼓励。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李登辉研究员现为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理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他在杂交玉米方面做出了特别紧凑的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尊重,在种业界被称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驾齐驱。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从黄土地上挖出的优良品种

风靡世界的绿色革命实质上是种子革命,可以不断推出国内外领先的玉米良种,这是李登辉对中国玉米高产快速发展道路的决定性贡献。

李登辉培育的第一批玉米优良品种是“阴单2号”,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验收单产1553.2斤,创中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全国宣传近20年来,至今每年仍维持着1000万亩以上的种植面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李登辉还培育出了阴单12号、阴单13号等生产亩产超吨粮食的小型大穗型新一代玉米优良品种。 其中阴单13号被全国16个省(市、区)审查(认识),全国创造了年产近5000万亩的记录,被国家农业部列入。 继“捆单”系列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李登辉培育出抗病耐密、特点更强的登海1号、3号、9号等“登海”系列玉米新品种,在省级和国家级区试验中突出,通过审定迅速推向全国,世纪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迄今为止,李登辉自行选育的40多个玉米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最大年占全国栽培面积的1/3以上(农业部统计1997年的栽培面积为全国的38%,山东省的70% ),全国无先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凝结在这些丰硕的成果中的是李登辉3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李登辉从小就和母亲度过艰苦的日子,母亲编织鱼网和编织辫子,为他上小学和上中学提供了。 后来,他成为莱州市后邓村农科队的队长。 当时他的家乡沿袭了多年种植的玉米“二马牙”、“小粒红”,亩产只有2300斤,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亩产已经达到2300斤,这一差距是李登辉 为了尽快培育自己的玉米高产良种,他离开了家乡的亲人,一个人来到万里迢迢的海南岛,开始了玉米的加代育种。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在海南荔枝沟这个偏僻的山寨里,李登辉背对着山住在没有门板的小屋里,整天穿着汗裤,吃着用白色自己架子上的火煮的画块,即使湿了,高温,蚊子叮咬虫子,即使生病了,他还是专心育种,。

不仅努力出汗,李登辉的育种生活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 一次是1985年初,在农村推行家庭承包制后,农科队解体,原来的实验田、伙伴、科研条件全部消失,热衷于玉米育种的他一下子变成了“孤独的癌症”。 另一个是1991年,李登辉过度劳累导致脑血管梗塞,生命垂危,在医院紧急急救住院70多天了。 李登辉忍受了不幸的打击。 农科队解体不久,他毅然又从城里回到家乡,利用母亲几亩粮食田和责任田继续育种。 此后,他创立了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科学技术实体莱州市玉米研究所( 1989年扩展到莱州市农业科学院)。 熟悉他的科技人员和农民说玉米是李登辉的灵魂,玉米是李登辉的生命。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尽管经历了坎坷,他还是很有耐心,“为了国家育种冲击世界”的野心始终没有消失。 他最用心的格言是“谁能掌握种子,谁就能掌握世界”。 科学家伙伴钦佩他的成果“强行挤出黄土”。

在1995年以来农业部发表的中国农业科研机构成果排名和育种机构玉米新品种宣传面积排名中,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均居首位。

突破高产的极限创造世界记录

用自己培育的“捆单”系列玉米优良品种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高决策层,以紧凑型代替平展型玉米,使20世纪末紧凑型玉米在中国的种植比例迅速增加到80%以上,李登辉成为中国的

李登辉从玉米株型的改良研究入手,确立了紧凑的玉米育种栽培方向。 他提出的株型与杂种特征互补的论点、杂种特征与集体光能有机结合的论点在育种理论上是新的突破。 他利用自己选育的“478”自交系组配的杂种,表现出高光效应株型茎叶夹角小、叶直上的紧凑玉米的理想特征,其叶向值、消光系数、群体光合潜力、光合生成 玉米种植密度平均从1000株增加了1500株。 李登辉的“阴单13号”、“阴单12号”培育不久,中国着名玉米专家余屏亚、黄舜段等指出,李登辉的优良品种在中国紧凑玉米的利用上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20世纪80年代末,当中国玉米紧凑性观点与平展型观点不对立时,国家农业部根据李登辉等科学家的卓越贡献,适时提出将全国玉米种植从平展型转向紧凑性。 1990年9月2日,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全国玉米生产会议将特意在莱州市召开,具有现场会的意义。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李登辉为确立紧凑的玉米新的主体地位业余。 他根据原玉米研究所进一步成立农业科学院,组织全国12个省市玉米主产区,成立中国第一个紧凑玉米研究会,邀请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电影《紧凑玉米高产栽培》

具有崇高科学道德的李登辉每年免费向全国数百个科研机构输送试验示范种子,向其他育种专家提供自己的“478”等自交系利他。 全国许多地方利用“478”组配的新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40多个通过审定。 在中国育种栽培一般属于两个行业。 李登辉肩扛着两个重担。 他用自育紧凑的玉米良种,配合精确的种植模式,突破平展型玉米高产极限,连续5次创造全国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 一举创造了亩产1096.29公斤的夏玉米世界单产最高纪录(平展型玉米单产最高700公斤左右全国玉米专家顾问小组副组长魏义章检查了产量后,兴致勃勃地说:“在这里看到了玉米王国的珠穆朗玛峰。”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凑的玉米在全国迅速取代了平展型玉米,李登辉也被称为“中国紧凑的玉米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植物生理和遗传育种科学家李振声在李登辉了解紧凑玉米的主导贡献地位后,仔细地为李登辉“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的推荐证书起了自己的名字。 (于洪发凡虫)

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责任编辑:刘家昌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烟台科技人物]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图)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