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4字,读完约7分钟
70年的艰难困苦。在贫困和贫困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性跨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位居世界五大经济体之首;总量首次达到90万亿元,达到900309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经济增长放缓。如何促进未来的经济增长?在新常态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dp增长?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国家商报》(以下简称《国家商报》)专访时逐一回答。
经济增长仍然需要高投资率来维持
Nbd:有人认为中国经济gdp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政府投资实现的。你觉得这个观点怎么样?你认为投资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王军:投资驱动是长期的现实,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根本。有必要客观、动态地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在我看来,过度投资的问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退一步说,较高的投资率在当前和未来都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较高的投资率来维持,原因有四个:
首先,中国的资本存量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中后期过渡阶段,资本积累尚未完成,这就要求经济发展的投资率很高。
其次,中国的储蓄率仍然相对较高。2005年后,国民储蓄率保持在50%以上,伴随着更高的投资增长。从宏观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较高的储蓄率需要较高的投资率来支撑。
第三,增加投资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投资本身是最重要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在使用新的资本货物的过程中,购买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四,增加投资可以为消费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消费结构短期内仍难以明显升级、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仍不稳定的情况下,必要的投资将直接增加消费/0/以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当然,在发挥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稳定增长和投资的重点是公共服务投资,公共服务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是连接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有效投资,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例如,以“大事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格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农村振兴、食品水利、交通运输、老年保健、能源矿产保障等。重大项目。
第二,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提高投资回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去现实化、虚拟化”的问题,通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降低金融风险,化解各领域潜在金融风险。
注重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Nbd: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gdp增长?如何处理短期经济增长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王军:众所周知,由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在未来恢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是不正常的。未来,我们将逐步进入年均增长率约为5%~7%的“转变期”,这将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这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中高收入后的普遍规律,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正常的战略思维”。
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远比gdp增长速度重要。结构优化后的6%无疑会优于旧模式和旧常态下的10%。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翻越山脊”的关键阶段,要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短期问题、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逐步适应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摒弃坚持和追求高速的旧观念,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们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高质量、无水分和有效的经济增长。高质量体现在速度稳定、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区域协调、制度完善、风险可控、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以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将成为新常态。
我们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温暖人心、造福民生、弥补不足的经济增长。人民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越来越关系到保护人民群众更加公平、更加真实地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要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我们不仅要看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等指标,还要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有必要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NBD: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长也伴随着一些周期性波动。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增强中国经济周期的稳定性?新常态下如何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
王军: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这是由于中国投资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长期以来,高储蓄导致的高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逻辑。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平衡将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其次,外部需求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一些危机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波动。例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因此,要增强中国经济周期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稳定投资、外部需求和政策或预期。
为了稳定投资,我们应该注重重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稳定私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率;稳定外需,要积极开拓新市场,妥善处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稳定政策意味着稳定预期,保持稳定的力量,减少直接政策干预和过度补贴,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短期来看,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还应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实现宏观调控的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强调国内经济调控向全面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转变,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从控制经济增长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从简单的项目管理到重大战略规划、规划和政策协调;从需求管理向需求和供应管理转变;从事先批准改为事后监督和服务;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具体的激励性产业政策转变为包容性产业政策;从注重投资管理到投资与消费管理并重;从短期经济刺激到利用市场信号进行监管。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王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