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5字,读完约9分钟

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刘传志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与他一起进退的朱立南也辞去公司总裁一职。

同时,董事会任命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宁敏为董事长,高级副总裁李鹏为首席执行官,成为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

1984年,刘传志在中国科学院一个20平米的通讯室里创立了联想,其间他三次退役,并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几次拯救了联想。他说:“联想是我的命运。”

退休时,刘传志离开了联想控股,拥有3589亿元的收入,5583亿元的资产和20多家成员企业。

35年前,一个40岁的中年人说:“我可以忍受贫穷,但我不能忍受浪费时间和无所事事”,最终成为他想要的。

现在75岁的刘传志重返赛场,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说:“我的人生非常幸福。”

三次成功后撤退

自1984年联想在中国科学院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通讯室成立以来,刘传志花了35年时间才创建了现在的联想控股。75岁时,他终于来和联想告别了。

这是刘传志第三次选择退休。

2000年,多年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独占鳌头的联想集团拆分了神州数码(000034),并将这两家公司移交给了两位年轻人——杨和郭伟。刘传志退了一步,开始投资与朱立南的业务布局,并于2001年创建了联想投资,现在是君联资本。

谈到初衷,刘传志对《中国证券报》(ID:xhszb)表示:“中关村(000931)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但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停滞,包括吴敬琏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非常担忧。作为一个中关村企业,我们非常清楚创业型企业缺少什么,需要补充什么。”

作为一个尝过创业之苦的人,刘传志知道,高风险科技公司最基本的需求是资本。之后,联想控股成立了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并推出战略投资布局,最终形成了联想控股“金融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杨2001年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刘传志还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刘传志退了一步,让杨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ibm前高级副总裁担任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

然而,收购后的整合并不顺利。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联想集团遭遇了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2009财年第三季度亏损9671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杨和因为生意上的分歧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局面岌岌可危。

刘传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ID:xhszb)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原因是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我们面临转型,仅it系统升级就需要7亿美元,这就侵蚀了目前的利润,因此遭到了ceo的顽强抵制。”后来,我担任主席,解开了这个按钮。”

2009年2月,65岁的刘传志重返工作岗位,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他立即着手重组管理和调整市场策略,并很快取得了成效。当年年底,联想集团扭亏为盈,稳定了局面。2011年11月,刘传志再次引退,将联想集团的帅印归还给杨。

退出联想集团的刘传志作为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董事长,与朱立南携手完善“金融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带领联想控股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并于2018年完成了最后一战——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打造了联想集团之外的又一项支柱资产,为联想控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此,刘传志终于可以满怀信心地将传奇控股的帅印交给年轻人,与朱立南一起重返赛场。

多次拯救联想

三次退役、从来不喜欢战斗的刘传志说:“联想就是我的生活。”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ID:xhszb)记者的几次采访中,刘传志仍然记得自己创业初期的经历,因为那种痛苦太过难忘。例如,在一开始的一次彩电交易中,20万元的风险投资被骗走了14万元,这给了刘传志一个打击。

1986年,该协会盈利数十万元,一次被骗300万元,刘传志想跳楼。他和他的人赶到深圳,找到一个介绍人后,他说:“如果你不把它还给我,我就和你打。”。准备冒生命危险的刘传志最终帮助联想追回了这笔钱。

1984年,刘传志并不困惑,他只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他的月薪是78元,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12平米的小屋里,哀叹道:“我可以忍受贫穷,但我不能忍受无所事事和浪费时间。”

在体制中长大的柳传志,温文尔雅,但在联想命运的关键时刻,柳传志也是一个敢于与人硬拼的人。从他决定走出象牙塔,投身工业化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与联想紧紧相连,而联想就是他的命运。

1994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联想集团尝到了自己的甜头——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

但刘传志此时却忧心忡忡,他迎来了决定联想未来和命运的时刻。“过去,杀出一条血路,跟着一天。如果你不能通过,你将被消灭。”刘传志说道。

1994年,国家降低了关税并取消了批准,ibm、康柏和惠普大举进入中国。联想仍是一艘小船,必须与这些巨头携手共进。另一方面,联想双子座创始人刘传志和总工程师倪光南爆发了。

当时,刘传志主张“贸易、工业、技术”的路线,倪光南则主张“技术、工业、贸易”的路线。起初,刘传志选择了耐心,但在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却收效甚微之后,刘传志选择了对倪光南说不。这场“刘妮之争”在1995年结束,当时联想解雇了首席工程师倪光南。

“至于我走的路,有人说我不重视技术,只重视贸易,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走。因为当时中国没有风投,我只能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实现技术突破。例如,在触摸屏方面,三星每年投资数十亿美元,但当时我们的年利润只有几亿,根本无法投资。现在完全不同了。”刘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

经历了1994年的内忧外患后,联想集团本可以在2004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后取得巨大成就,但在2008年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用刘传志的话来说,联想集团“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如果内部有尖锐的矛盾,那么公司就会垮台。”

刘传志回忆说,回到山里之前,很多人劝他“别走,这下要凶了,何必多此一举,你已经成名了。”他说:“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我应该说联想就是我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当我需要的时候,我应该义不容辞地站出来。”

五个关键选择

"如果人类失去了他们的联系,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1990年,联想286电脑的广告被大声叫卖,联想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品牌。

现在,随着刘传志的退休,人们不禁要问:没有刘传志,联想会是什么样子?

在35年的创业生涯中,刘传志向《中国证券报》(ID:xhszb)记者承认,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错误”,但一路上的许多关键选择为联想控股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大约在1990年,刘传志,一个靠代理外国品牌生活得很好的人,决定成为自己的品牌,即使他亏损了,包括1994年任命29岁的杨为微机部总经理。柳传志说:“当时这个决定很难做出”,但事实证明,这是为联想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的一步。

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柳传志领导联想选择并坚持了“贸易、工业、技术”的发展路线。在贸易-制造-技术的道路上滚动,结束了“刘-倪之争”,联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奠定了长期基础,成为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一。

第三,联想的重组。20世纪90年代初,刘传志意识到在高科技领域,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在治理结构上有所突破。因此,在中科院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联想员工于1993年获得分红权,2001年拥有35%的股权,并最终在8年内完成了股权重组。

第四,2004年,经过三年的反复推敲和论证,联想集团决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向国际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刘传志不再是坐在最后一排看着穿着父亲年轻西装的ibm的人,联想集团已经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一。

第五,从2001年开始,刘传志和朱立南开始了联想控股的金融投资布局,2008年前后开始了战略投资,2018年完成了对卢森堡国际银行的收购,使得“金融投资+战略投资”的两轮驱动模式不断完善,为联想控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刘传志给联想留下了许多管理哲学,如著名的“管理三要素”——“团队建设、战略制定、团队领导”。这使得联想人才辈出,造就了杨、、、、、等领军人物,这是联想传承的关键。

现在,刘传志再次告诉《中国证券报》:“今天的联想控股拥有清晰的战略和成熟的团队。”继承计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和朱立南在董事会的支持下,经过长时间精心设计和准备的一个系统计划。这种人事安排完全符合公司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需求,我很高兴今天就能实施。”

“联想是时代的产物。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使我们从不浪费时间,有机会成为企业家,有机会把联想从十几个“书呆子”发展成为拥有人才的现代企业。”

40岁的刘传志,因为害怕浪费生命而选择创业,退休后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75岁柳传志退休!创业35年打下5500亿江山 三度功成身退数次拯救联想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