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6字,读完约6分钟
横穿生命禁止区
1998年3月19日聂拉木天气多云
上午10点,我们乘坐聂拉木县任命的“沙漠风暴”吉普赛人,从日喀则乘坐聂拉木国道318号线。 司机罗杰告诉我路会越过三座5000米以上的山。
果然,一上马路,车的海拔标识就“磨磨蹭蹭”地跳到了4000米。 理论上认为海拔4000米以上有生命禁区,但现在即使在山底也在禁区内。 我们的脚下是世界的多极。
路越高,天空看起来就像伸手触摸一样。 昨天几乎没有了高原反应开始回潮。 车过4950米加误拉山口时,罗杰按照过去司机的规则,向碑上献上哈达,祝山神平安。 汽车继续前进,海拔计的红色指针也上升。 在行进中,我注意到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骑着自行车艰难地旅行着。 他们是来自英国的旅行者,其中的海伦告诉我,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看到不可思议的山川。 挑战生命极限,就像对整个身体的追求,我们向他们伸出了拇指。 越往上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更疯狂地向我们袭来。 反应稍轻的王崇和突然无缘无故地问:“藏马怎么吃草?” 大家一愣,马不吃草吃什么? 想起李玉明前天写了新闻稿,很多常用字也不得不用拼音代替。 高山反应的大脑似乎处于迟钝的状态。 5520米的加误拉山口到了。 这里的空气氧气含量最多为30%,站在山口上,看到连绵不断的雪山,大脑像空白一样。 那时,我突然想起了日喀什地区副专家、山东援藏干部总带队王书坚昨天说的话:英雄好汉就能在西藏过得很好。 是啊。 我们烟台的援藏干部三年来多次横穿这里。 每次穿越,都是对人生极限的格斗。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5225米的标志牌静静地矗立着,许多五色旗帜和哈达在风中飞翔。 我们的采访团长郑强走过去,向标志碑献上了雪白的哈达。 我们是无神论者,但我们想向生命致敬。 我希望我们的一群应援干部平安健康顺利。 三个极限关口都被我们甩在后面了。 罗杰告诉我,如果好好休息,高山反应很快就会过去。
晚上十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聂拉木。 县委书记姜必欣给我们送来了雪白的哈达。 欢迎大家来聂拉木的一句话,我们很感激。 因为需要兰培喜和稿子,今天就到此结束。 我希望今晚发送照片文字传真时,一打电话就能接通。 (孙洪威)
在聂拉木邮局
1998年3月23日聂拉木大雪
为了看到网民第一时间在西藏采录的报道,报社做了很大的投资。 光我们拥有的图像文字传真系统就有10万余元。 有了好设备,再有好线路,万事俱备。 但是来了之后,没想到通讯非常不好。 聂拉木邮局在中尼公路的旁边。 局长、技术人员、服务员、营业员、会计共计五人。 局长边巴和技术人员旺山是热情的人,但那条线路不热情。 这里没有与全国连接网络。 那个通讯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通过局里的小型地球站向印度洋上空的亚太卫星发送信号,卫星发送到北京地面站,地面站发送到成都的中继站。 看起来这样,我们的原稿辗转换到烟台真的很难。 这里除了县城的电话可以互通以外,完全不能接通外面的电话。 姜必欣书记很幽默,说我们的电话是“地下党”,讲究的是单线联系。
聂拉木邮局上了卫星,那是国际卫星,小聂拉木很难在其上有正八经的位置。 因为从这里联系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2点和上午。 于是,还没有到最佳时间,我们在邮局安装了设备,把系统设定在反复拨号的位置,碰巧用了30分钟。 不顺利的时候,三个小时就是那个,四个小时也是那个。 有一次半夜附近拨打报社,原稿一页一页地送回,突然停止了转发。 现在断了,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儿子的时候卯辰。 我们的发梢都站着。 观察到边栏和一堆人双手合十祈祷。 没关系。 剩下的两页终于传了。 这个真不错。 终于可以发行了。
这几天卫星发生了故障,除了雪山风雪,聂拉木和外界的联系全部中断了。 半夜了,我们拿着稿子赶紧想起在家等着的值班副社长、编辑和拍照的同志,从团长到我们都很着急。 旺堆看到我们很着急的样子,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援藏干部刚来县内有30台电话,邮局的小板店好像要被雪压垮了。 有一次荣副县长有急事,八天没打电话了,我真的很想毁了电话。 ”。 边巴在烟台干部的努力下,有关部门架设了通信电缆,告诉我年底之前在这里打电话像内地一样方便。 对此,他说:“那时姜书记们已经走了。 电话接通后,我们的第一个电话给姜书记们打电话,告诉他们电话打得很好。 姜书记想要聂拉木的话,经常来电话啊。 说着,这山一样的男人太扭曲了,他哭了。 (孙洪威)
拉萨钟声
1998年3月31日拉萨晴
在早上的朦胧中,仿佛自己还置身于聂拉木,窗外依然飘着雪,冷气袭人……这时耳边突然传来浑厚的钟声,“咚……”已经是早上九点了,我的大脑兴奋得冷静下来。 我打开窗户,拉萨是蓝天的朝阳。
根据预定的采访日程,明天我们要离开拉萨。 今天上午我特意赶到新华社西藏分部向多吉占山同志告别。 多吉占山是全国百佳信息运营商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同志,在国内情报界很有影响,以前我和他不太熟,但在这次采访活动中因为通讯中断,照片传不到了,所以很着急,我非常失礼,仰慕名字。 他听说我要采访烟台的援藏干部,马上表现出十二分的热情,马上联系新华社总部,通过北京把我们的照片送到报社。 他积极向我们提供相关资料,为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帮了大忙。 在多吉占堆家,话题自然集中在聂拉木,多吉占堆对我说,他采访过几次聂拉木,和姜必欣等人很熟。 他认为烟台的这些援藏干部是自治区最好的。 我感谢他的时候,多吉占山笑着挥手说。 “你们烟囱为我们做了很多事,你能帮我这么多吗? ”。
回到家后,又听到了一个喜讯,报社的要闻室主任胡泽太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发送的报道已经成为全市信息的热点,许多热心的网民纷纷给报社打电话询问我们的下落。 听到这个消息,十几天来的紧张疲劳很快就消失了,作为情报业者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了吗? 今晚是在西藏的最后一晚,但我们没有表现出离开的迹象。 吃完晚饭,大家不约而同地聚在一个房间里聊天,海很宽,谈笑着。 大家其实掩饰的是,用笑来掩饰心中的困难感情。 果然,在谈话中,大家不知不觉地谈论西藏,谈论拉拉树,谈论我们的援藏干部……拉萨的钟过了10点,过了10点,但关于西藏的话题还是层出不穷。
我知道今晚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将是一个失眠的夜晚。 (孙洪威)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穿越生命禁区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