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1字,读完约4分钟

桃端方

1月7日,一个突如其来的爆炸性消息震惊了全球金融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jim yong kim)和美籍朝鲜人金(Korean-American)在没有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宣布辞职,并将“转到一个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融资的机构。”他最迟将留任至2月1日,然后这位本应在2021年或2022年卸任的59岁的世界银行行长将提前卸任。

虽然金庸至今没有详细解释他突然离职的真正原因,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在“知难而退”,逃避他感到无能为力的责任和责难。众所周知,作为二战后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体系拥有话语权,是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和政策的金钥匙。自1946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诞生以来,美国在这两个核心国家的股份从未少于15%。奉行“一股一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具有“铁律”,即“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至少85%的股份支持”,也就是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实际上牢牢掌握了对全球重大经济和金融规则的“一票否决权”。在这一“铁律”的支持下,世界银行的行长都由美国人担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长一如既往地由欧洲人担任。

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银行行长与美国政府和总统保持同步非常重要。金庸的选举结果总是政治性的,只是因为美国在世界银行的垄断投票权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金庸的青睐。常言道,美国总统不再是与金庸“一丘之貉”的奥巴马,而是被一贯故意反驳奥巴马的特朗普所取代。金庸很自然地会考虑继续爱栈是否有意义。

原来,金庸的金融哲学和行为也符合当时美国政府的全球金融战略,即一方面,他原则上同意“金融体制改革”,承认“新兴国家应该获得更多的金融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保持美国在全球重大经济和金融政策上的“一票否决权”,并确保全球经济和金融的“游戏规则”将继续有利于美国。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仍然对美国有利,所以他应该充分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核心”,在这个框架内长期保持美国的“特权”。

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然而,时代变了,今天的美国政府口头上高喊“改革与让步”,实际上却放弃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框架等最基本的东西。

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存在并发挥关键作用的关键是其头号“大股东”美国坚持、利用甚至推动上述原则和框架。世界银行能够“命名世界”的原因也是个谜。现在美国懒得再谈“全球”、“多边”和“一体化”,但这也是,毕竟金庸不是金庸,他也不是金庸笔下的战士。

更让金庸尴尬的是,他不仅要面对美国现政府的冷落和不满,还要面对新兴国家不断要求扩大话语权的压力。由于2010年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分别从16%和16.89%下降到15.87%和16.47%,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少数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有所提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年没有修改过股本结构和投票权比例,金勇在任期间也没有调整过一次。这也是一个难题。他只是挂在皇冠上,不理会它。

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至于继任者,英国《金融时报》1月11日表示,美国政府可能提名特朗普的亲信、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海利,甚至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为世界银行行长的新候选人,公众舆论一片哗然,美国财政部对此保密。

然而,众所周知,特朗普对美国长期持有的观点并不“冷淡”,比如多边框架、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不会推荐“自己人”作为这样一个机构的“负责人”。

(作者是金融专栏作家)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6467.html